遇心脏病患者,你会实施心肺复苏吗?
近日,大连市中心医院发起一项针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社会调查,最终回收了18968份问卷,其中仅有45人的回答完全正确,正确率仅为0.2%。而这45名回答正确者,居然没有一个人会标准的胸外心脏按压,和国外相比,大连市民的急救知识相对匮乏。
每分钟心跳次数难住不少人
市中心医院进行的这次问卷调查中,专家发现调查者中不少人连急救基本知识都不会。比如:正常成人心跳每分钟为多少次?如何判断所做的人工呼吸是正确有效的?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主任吴君对记者说,如果心脏忽然停跳,大脑只能支撑4分钟,而再快的120也很难及时赶到,这样患者等于暴露在无任何院前急救措施下听天由命了。
胜出者中无人会胸外按压
3月25日,市中心医院举办了“心肺复苏知识竞赛颁奖仪式”,专家现场邀请这45人进行模拟心肺复苏按压,结果全场没有一个人会这一技术。
本次知识竞赛题目内容是针对普通百姓水平出的,而且都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题目。在国外,心肺复苏属于一项基本急救常识,已经得到了普及。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参加过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约20万人的生命。而在国内,很多人对于急救常识还很陌生,急救知识知晓率仅为1%。医护人员常常看到家属送来的病人已经离开人世,而此前他们没有采取过任何急救措施。
急救延迟1分钟死亡率上升3%
专家表示,心跳停止后立即抢救能为脑组织功能恢复抢得有效时间。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耐受4分钟,若及时采用胸外按压抢救就可以延长到20分钟左右,救护车就有可能及时赶到。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死亡率就会上升3%。
因此,在专业人员到达之前,急救需要患者家属、社区居民或目击者及时参与,其时效值远大于其后的专业抢救。像心肺复苏这些常规的知识,市民最好都能掌握,尤其是家中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人群,要保证家中至少有一人懂一些最基本的急救技能。记者侯铁
心肺复苏具体步骤
确认现场对你和患者是安全的,如不安全,应先脱离危险环境。
评估患者。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喊“你还好吗”,同时观察胸廓检查呼吸,如果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需要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启动急救反应系统,呼救或打120。
第4步胸外按压
施救者到患者一侧,使患者仰卧在坚固平坦的表面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施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央,即胸骨下半部,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伸直双臂,使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
基本要求:用力快速按压,确保垂直按压患者胸骨,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100次。
每次按压后,确保患者胸壁完全回弹,保证血液填充心脏。保持双手掌不离开患者胸部,胸部按压和胸壁回弹的时间应该大致相同,尽量减少按压中断(中断时间<10秒)。无论单人或双人进行施救,均采取“30次按压:2次呼吸”的按压通气比率。双人施救时,每5个周期的按压和通气后或每2分钟与第二名施救者交换角色,交换时间小于5秒。
第5步仰头提颏法
施救者一只手置于患者前额,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
注意事项:不要用力按压颏骨下的软组织,避免堵塞气道;不要使用拇指提起颏骨;不要使患者嘴巴完全封闭。
第6步口对口人工通气
施救者到患者一侧,使用放在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鼻孔,不可以漏气。正常吸一口气(不必深吸),用口唇封住患者的口周,使其完全不漏气。施以1秒钟的吹气,以使患者胸廓隆起。如果患者胸廓并未隆起,请重新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呼吸,观察胸廓是否隆起。如果尝试失败,仍无法对患者进行通气,应迅速恢复持续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