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闲置与AED托管实践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是否会闲置?

谈起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否会被闲置的话题其实是基于现在我国有开始在各大城市布局AED设备的趋势讲起的。

其实从1933年人类就开始设想要制造出可以让死人心脏复跳的设备。到1947年Claude Beck医生历史上第一次成功运用除颤手段挽救了他的一位在手术后出现心脏颤触的十四岁男性患者的生命开始,心脏除颤设备在挽救人们生命的道路上的研究和发展就从未间断过。 当然在70多年前,当心脏除颤设备仅仅作为医院及专业人士用来挽救人们生命的最后手段,长期的医学技术学习和临床经验及与心脏科学、除颤技术相关的严肃学习是使用除颤设备进行挽救生命这项神圣使命所必须具备的前置条件。 然后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46年之后的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诞生打破了只有专业医疗工作者才能操作心电除颤设备的生命挽救原则,因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的研发是基于在进行电除颤设备心脏复律的整个生命挽救过程中加入了可操作指导环节这一可以让一线救护人员在正确的提示下完成心脏除颤挽救生命工作变的有可能完成这项颠覆性要素而开发出来的设备。

虽然国际上使用AED设备的历史可以向前追溯40年左右,中国引进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共场所放置的概念也并不是像现在宣传的那样落后,我国进行AED设备的公共领域投放其实也至少存在了10年,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AED设备的投放,有记录显示,北京奥运会为了同国际接轨当时有投入过大于300台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分别安放在各个奥运场馆比赛现场以医疗意外及拯救生命之用。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我国投入公共安全领域十年后的今天,2018年,我们在北京奥运之后又经历了上海世博会,城市马拉松等一系列大型重大国内外赛事及活动的安全系统国际化接轨之洗礼,让社会公众越来越意识到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设备之要素投入的重要意义,已相继在北上广深各大一线城市投入了数以千计的AED设备,并大有向二三线城市铺开的趋势。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众领域的铺开是我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北京奥运以来这十年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城市发展、健康安全、人本文化等领域的正向肯定。然而,随着AED设备全国铺开,中国也将有可能面临其它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AED设备在公共区域投放后的闲置问题。如最近就有新闻报道称某地游客突发心源性猝死并未获及时包括AED除颤在内的各项及时抢救后死亡,然而调查发现,其实离他不到3分钟就有配置良好的AED可以被使用等案例。

这些AED闲置的案例给到我们的思考方向是,城市的先进性是否只是单单体现在AED设备等硬件配置上?我们是否需要在安全设备数量起来的同时重视更为迫切的急救培训、心肺复苏培训、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用的全民普及性培训及安全健康能力建设上来呢?虽然我国已知专业急救培训机构如各级红会、急救中心、悦安健康等非盈利性社会公共组织等承担了绝大部分安全人员及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然而全国范围不到1%的急救、心肺复苏及AED应用的公众普及率依旧是AED及其它包括急救包在内的安全设备在公共领域投放后闲置的主要因素。

基于社会公众化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缺失导致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公共场所投放的闲置风险,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正在通过向全国推行AED管家这项AED托管模式来进一步规避可能产生的公共设备投入后的闲置风险。具体来讲各公共职能部门可通过第三方社会服务采购模式同悦安健康等专业健康促进机构进行专业合作,进而将原本专业特性较强领域的工作如:AED设备维护使用、安全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安全志愿者招募维护拓展等工作让专业社会组织进行整体优化并托管,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