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在上海急救培训中心动态栏目向您展示机构最新动态:

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

第8个“世界急救日”,但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

9月8日,第8个“世界急救日”,但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急救普及,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急救知识普及人群约1000多万,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普及率相差甚远。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赈济救护部部长王平说, 加强救护培训将是红会未来的核心业务之一,要规范发展,真正形成合力。现在各省份都在做,但模式还不统一,现在很多法规都打架,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很难。在 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应急救护培训多为地方政府买单,但在其他地区,资金的缺乏让急救培训难以接地气,更难常态化。

王平表示,救护师资回到社区可能还需要做普及,但资金是个问题,红会也没有,地方政府再不给,培训后就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香港每30人中有1人懂急救

在今年香港金像奖斩获9大奖项的电影《寒战》中,有一句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台词:“香港是全亚洲最安全的城市”,事实上这一称誉已经伴随香港将近十年。获得“亚洲最安全城市”的称号,不仅仅是因为香港整体罪案数字连年维持在低水平,另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在这个城市,每30个人当中就有1人受过专业急救训练,他们可以作为意外发生时的第一目击者,在现场给予第一时间的专业救援。而处于中国内地急救普及率领先地位的深圳,这一比例才刚刚突破100:1。一次成功的急救通常包括几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及时拨打120呼救,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早施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救援,医务人员及时赶到实施专业急救。这些环节构成一条完整的“急救生存链”,如果任何一环受损,抢救成功率就会直线下降。在此前连篇累牍关于内地城市老人倒地无人敢扶,以及更为惨痛的“小悦悦事件”中,除了进行道德批判,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就是在急救知识上大众普遍“心有余也力不足”。而在香港,已趋完善的急救法律法规以及全社会范围的系统急救培训体系,早已把各个环节层层加固,“心安”便成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一种常态。

阅读更多:香港每30人中有1人懂急救

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美国国立儿童创伤急救中心NCCTS 等单位授权中国翻译了一部《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本文摘录了一些很实用的心理辅导技巧。

可以这样做:  

  • 向在悲痛中的个体保证,他们正在体验到的一切是可以被理解的、合理的。  
  • 使用遇难者的名字来称呼,而不要用“死者”等字眼。  
  • 让他们知道,他们很可能会持续经验到悲痛、孤独和愤怒的时期。  
  • 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持续体验到悲痛或抑郁,并影响日常生活,与神职人员或专长于处理悲伤的咨询师联系是明智的。  
  • 告诉他们,他们的医生、他们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或医院会指引他们得到适当的服务。  

阅读更多:心理急救现场操作指南

徒手心肺复苏挽回生命

60岁的宫先生像往常一样到体育馆篮球场锻炼身体,可就在他刚做完准备活动要上场时却突然栽倒。据球友回忆,眼见着宫先生不省人事,大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幸好此时承德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心外科专家雷威也在附近球场锻炼。在听闻有人栽倒后,他马上赶到现场,通过初步检查判定患者为突发性心脏病造成的猝死,雷威马上对宫先生进行现场徒手心肺复苏,并指挥球友拨打120求救。

一下、两下……当现场徒手心肺复苏进行到第3分钟时,气息全无的宫先生突然大喘了一口气,“有救了!”

阅读更多:徒手心肺复苏挽回生命

市民迷上心肺复苏技能培训

“救”在身边公益活动第一站来到老虎滩海洋公园,近百名市民参与活动。市民刘女士用摄像机拍下市中心医院医生的讲解过程,并在模拟人上进行了实际操作。

“这么使劲儿按,会不会把骨头压坏了?”、“一次30次,够累的了……”在活动现场,市中心医院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的导师们手把手地教市民进行心肺复苏术,大多数市民都是第一次学习。老虎滩海洋公园员工对记者说:“这么专业的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我们还是第一次开展。旅游旺季快到了,加上今年要举办十二运等大型活动,这种急救技能培训太重要了。”“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基本急救技能,但从现场来看,大多数市民还不会,甚至有的市民竟然不知道人工呼吸需要吹气。”市中心医院外科ICU医生周恒杰对记者说,每9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能够及时为他们进行心肺复苏,很可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令医护人员惋惜的是,他们常常看到送来的病人已离开人世,而此前家属竟没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像心肺复苏这些常规的知识,人们最好都能掌握,尤其是家中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危人群,要保证家中至少有一人懂一些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你们什么时候再举办这样的活动,我要让家人都来学学。”两个小时的学习,许多市民意犹未尽,追着记者问。今后,本报“救”在身边公益活动将在商业街、学校内陆续进行,急救技能将涉及骨折急救、气管异物急救、狭小空间急救、断肢(指)急救、外伤包扎等多个方面。

遇心脏病患者,你会实施心肺复苏吗?

近日,大连市中心医院发起一项针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社会调查,最终回收了18968份问卷,其中仅有45人的回答完全正确,正确率仅为0.2%。而这45名回答正确者,居然没有一个人会标准的胸外心脏按压,和国外相比,大连市民的急救知识相对匮乏。

阅读更多:遇心脏病患者,你会实施心肺复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