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医务室现状
随着医保改革方案的实施,一些企业的医务室被关停并转,一些企业的医务室形同虚设。对此,企业有企业的说法,职工也有职工的顾虑
政府要求:暂不撤医务室
近来,不断有消息见诸报端,医保改革刚开始,一些企业就将医务室关掉了。而另一些企业医务室虽没有撤,却也名存实亡。医务室内连红药水、止痛膏之类的药品都没有。
据记者调查,医保改革后,急于关掉医务室的企业不在少数,有些大集团对医务室进行关停并转,有的甚至要求所属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医务室。他们认为:医保制度改革后,单位已把工资总额的12%交给了医保部门,已承担了对职工的医疗保险的责任,医务室不但占地方,也需要人力财力支撑,如果没有良好的控制手段,各项医药开支将会成为企业难以承受的负担,撤掉医务室无疑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为企业降低成本。
由于医务室的撤销直接影响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少职工表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企业保留医务室,从小处看,使职工有个头疼脑热时能很方便地就医,也能使职工免去挂号费和一些诊疗费;从大处看,它使职工一旦发生工伤时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治,使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健康和生命的重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怀。说到底,撤销医务室,职工似乎觉得心理上难以接受,有不被企业关心重视的恐慌。
企业对医务室的看法,职工对撤销医务室的顾虑,受到上海市总工会的重视。市总的态度很明确:在现阶段,医务室还能发挥很大作用,还能为普通劳动者的就医提供方便,同时能为正在进行的医改保驾护航,不能立即撤销。
上海市政府也完全赞同市总的意见,提出:企业的医务室、保健站在改革过渡期中先予以保留,不要急于关闭。特别是有些大型企业,离市区较远就医不方便的企业,还得保留,开展一些职工的工伤应急处理、简易诊疗,尽到企业关心职工的责任。
将医务室纳入医保
尽管市府、市总的意见明确,但一些企业对医务室的去留仍然“筹躇彷徨”。
上海快乐集团董事长徐寿康是全国劳模,他领导的快乐集团一向注重关心职工,医保改革前,企业从不拖欠职工的医药费。不久前,快乐集团也将原先的4个医务室并成1个。
他们解释:撤并医务室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再关爱职工,只是新的医保政策没有将企业医务室纳入其中,因而医务室已失去了过去曾拥有的与医疗部门同等的处方权,这样,即使医务室存在,替职工看病开出的药方也不会被出药部门认可。事实上,快乐集团目前保留1个医务室,也主要是为女职工做妇科检查或为职工做一些建议性治疗,医务室存在的实际意义并不大。
他们认为,如果要让医务室发挥作用,还应该把医务室划入医保范围。
撤与不撤应由企业自主
一家电梯生产企业的总经理认为,既然企业按照政府的规定缴纳给医保部门职工工资总额的12%的医疗保险费,企业也就尽了政府要求自己尽的责任,保证了职工的就医权,撤销医务室便不存在损害职工利益之说。因而,撤不撤医务室是企业自主行为。至于职工对撤销医务室有意见,那是职工在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上一时还不能适应改革变化的反映。
他还认为,既然企业已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在撤销医务室的问题上,应有权作主。他说,实行新医保在一定程度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能轻装上阵谋求更大发展,但如果让企业在付出职工医保费之后,再办医务室自掏腰包承担职工的医药费,这既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也有悖医保制度改革的宗旨。他认为,在新医保制度已经实施的情况下,企业考虑撤掉医务室是必然之举。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
上海万和食品有限公司是个不足百人的小企业,过去厂里也没有医务室,但医保改革后,总经理吴荣美却要求工会和行政各出一点钱,为职工设个医药箱,备一些常用药。
吴荣美说她不赞同替职工缴纳了医疗保险费后就可以对职工就医撒手不管的做法。医保改革方案刚刚推出,有些方面还不尽完善,对一些职工而言,有可能会增加医疗费用,带来一些困难,那么政府要求企业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帮助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应该的,这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爱护,而社会主义中国的企业应该更重视承担社会责任。万和食品公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在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宽余的情况下,想到为职工设医药箱。尽管医药箱只能给职工备一些伤风感冒、碰撞擦伤的简单药品,但毕竟能为职工解决一些小问题,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古人早有劝戒说“不以善小而不为”,实际上各个企业如果都注重这样的“善小”,就会获得职工的向心力,就会推动医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类似吴荣美这样的企业领导也不少,一家新闻单位日前作出决定,不但不撤医务室,而且今后医务室配给职工的药,费用由单位承担50%。上海华谊集团采纳化学工会的建议,不久前由党政联合发文,要求各基层单位抓好医疗保健站的管理,保持化工工伤的急救力量,发挥减少特困职工的就医矛盾和生活压力的作用。
医务室应该保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职工的劳动保护和身心健康,企业医务室就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医务室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多少年来,医务室成了工人阶级享受党的温暖的最直接的体现,成了他们的自豪和骄傲。至今许多老工人有个头痛脑热仍喜欢往医务室跑。
实行新医保后,一些企业医务室受到职工的挽留。在电子仪表分公司原有7个医务中心,医保试点后,公司打算将它们关闭,并与医生签订了协保协议。过渡期内,公司规定,有关的11种小病,职工可就近在医务中心治疗,药费自负10%。令人意外的是,退休职工去医务中心的就诊率一点没比医保改革前下降。中心配给职工的药是按进价算的,他们反映,这比上医院看病便宜,也方便多了。
对于撤销医务室,一些接受采访的职工如是说:杨先生,即将退休。他直截了当地说,撤医务室他接受不了。他说过去上班时,有哪儿不舒服,到医务室跑跑就解决了,省事也不耽误工作,现在大病小病就往医院跑,费力,费用还高。他强调,倒不是因为要多花医药费,受不了的是没有了“当主人”的感觉。
在公交公司开巴士的刘先生对撤不撤医务室显得无所谓,他说,过去职工依赖医务室,是因为过去医疗条件差,医院少,现在医院像网络一般,遍布整个城市,设施也好,医务室是绝对比不上的。一旦生病了,跑到医院与跑到医务室的距离相差无几,再说医务室开的药又不能纳入医保,又何必留恋医务室?他甚至说,医务室在一些企业内变相成为领导的保健室,像这样的医务室撤掉更好!
在一家毛纺厂当工会小组长的梅女士,坚决反对撤掉医务室。她说,保留医务室并不见得会增加企业多少负担,也没见过企业发展被医务室拖垮的。关键还是领导的意识问题,看不到医务室给企业带来的正面效应。她举例,一般企业内都有职工活动室,目的就是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从而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并没有因为社会上有了文化宫、俱乐部,就取消企业活动室。其实医务室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远远大于活动室,放弃医务室实在是因小失大。
某区副食品公司的职工老蒋也希望保留医务室,他说企业效益本身就差,职工家庭生活困难的不少,医务室存在或多或少可以使职工省一点挂号费、诊疗费。他强调说有这种想法并不是想揩企业的油,因为他知道,尽管企业为职工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用,但职工工资总额里还有一部分用于医疗的福利费,企业完全可以将这部分费用用于医务室的建设。老蒋还直言不讳要求政府出来干预企业撤掉医务室的做法。
撤与不撤要区别对待
研究劳动保护问题的有关专家认为,撤与不撤医务室要区别对待。事实上,市政府也没有发文作出硬性规定,只是要求不要急于关闭。据此,他提出,除了根据政府要求,规定一些离市区较远,职工就医不方便,易于出工伤的大企业不撤医务室外,应该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对不容易出工伤、就医又方便的企业,不必强求保留医务室;对那些目前还没有实施医保改革方案,用外来工多的合资企业、乡镇企业则不允许撤销医务室。
此外,还可以对医务室的职能进行改造,或把医务室纳入医保范围,或与医院挂钩,有条件的大单位可以让医院派驻医生进入企业医务室,减少企业负担,减少企业“养医千日只用一时”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