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党百年: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燕京学堂AED托管项目启动

pd

照片来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于2014年5月5日成立。燕京学堂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依托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师资力量,围绕中国问题,开展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交叉学术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顶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培养沟通中国和世界的人才。

燕京学堂坚持中国文化和价值的主体性,倡导全球协同发展,促进文化包容,力求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成为“了解中国、贡献世界”的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领导者。

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下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托管项目正式启动,预示着学堂在公共安全责任与健康人文关爱领域又一次的自我提升。本次项目启动仪式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致辞并揭幕。

 

Peking University aed1

照片来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托管项目支持方代表——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佘文卿女士出席并做了关于 “散播爱和善意的种子” 的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么个机会和大家相聚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十天前北京大学刚刚度过123岁生日,年轻的燕京学堂度过了7岁生日。每年的五月都是学堂风景最美的季节,紫藤花开缀满藤,朱门黛瓦候归人。本该是人影幢幢的学堂,如今只能在屏幕中看到一些期待“团聚”的面孔。今天我们不仅和现场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分享,还要通过云端,向因为疫情暂时不能回归学堂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分享这个喜讯:学堂安装了第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

目前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15%的抢救成功率。究其原因,除救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心肺复苏普及教育率低、胸外按压质量不到位之外,未能及时向患者进行电除颤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据有关数据显示,高达87%的恶性心率失常发生在医院意外的地方,推广AED公共电除颤计划无疑可以缩短拯救“生命链”周期,提高患者生命的抢救成功率。根据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早期电除颤需要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后的3分钟内完成,因此需要在各公共场所增设AED设备,用以满足半径1.5分钟内可以取到设备的实际需求。

AED设备有了,但有多少人知道如何用它呢?为了避免设备“配而不用”的情况发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与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合作,对燕京学堂首台AED进行专业化的委托管理。使得AED配得上,用得上,在心脏骤停事件中发挥“救命神器” 的作用。

根据使用习惯和心脏骤停事件中院外生命支持的需求,在设有每个公共场所在开放时间里要有3-5个人会用AED设备,考虑到轮班情况,每个点要培训6-12名使用者,其中2-3人将被重点培养为具有传、帮、带能力的使用者导师,在今后持续开展的培训工作中起到引导、带头作用。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将基于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为燕京学堂的师生们提供配套的校园健康安全培训、AED使用者培训、AED配件更换和数据更新、在线除颤指导、AED使用后数据分析和使用者心理疏导、急救事件中的法律顾问等配套服务。

从社会意义上讲,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这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既有利于社会公众的积极互动与参与,又便于急救知识普及与健康理念促进,从而达到降低公共环境猝死风险,倡导公民互助新风尚的目的。此次勺园AED服务站点的设立将有效辐射燕京学堂,形成安全校园示范效能,进一步推进燕京学堂乃至北京大学公共安全除颤计划的深化与落地。

自2018年起,每一年秋季开学之时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都为燕京学堂的老师同学们呈现一次院前生命支持课程,每一年德才俱佳的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同学们带着对生命的尊重和虔诚参加院前急救课程的学习;每一年,我们都为同学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善意喝彩。年轻学子们展现出来的对急救和互助的兴趣、热情和人文关怀让我们动容。

再过46天,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 在不久的将来,年轻学子们也将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培养下成为“了解中国、贡献世界”的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播人性中最温暖和光辉的一面:对生命的无条件的爱和救助。

peking university aed2

照片来源:北京大学燕京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