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救心肺复苏课程报名
    急救心肺复苏课程报名
  • 悦安健康携手科技企业向上海地方红十字会捐赠AED等急救设备
    悦安健康携手科技企业向上海地方红十字会捐赠AED等急救设备
  • 新书发行
    新书发行
  • 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AED项目启动
    悦安健康助力北京大学AED项目启动
  • AED托管服务
    AED托管服务
  • 仁济悦安
    仁济悦安

上海急救培训“好人卡”项目

作者:Super User

dhjmfast

中国网报道:上海急救培训首推“好人卡”项目

旨在培育更多有实际救护能力的民众,提高社区及社群总体安全水平。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促进社会文明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上海急救培训好人卡项目依托非营利健康促进机构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向社会公众进行国际标准的急救安全与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教育并为合格通过技术考试的学员授予由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旗下人保财险及人保健康等多家机构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悦安好人卡”。


现状一:我国救护知识普及率低

我国目前每年有54.4万人因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离开我们。而当人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患者4分钟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其大脑也开始不可逆的损失以至死亡。先进国家的心肺复苏普及率早已超过50%,即2个目击者中就有一个人在第一时间有能力向患者施以援手。而在我国目前的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不到1%。假设您倒在公共场所,现场正巧有100人,才可能有1人有能力救你。

我国健康促进现状

  • 中国每年有54.4万人因心源性猝死(平均1人/分钟),居全球之首;
  • 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者不到1%。

拯救生命的成功率为何如此之低?

1)除救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抢救病人(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每拖延1分钟,生存率都会下降10%)外;

2)院前救护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教育不够是其主要原因。(87%的心脏骤停的发生地点在医院外,市民和一些高危病人的家属不懂得院前救护及心肺复苏的基本救治知识,导致延误了抢救时机);

数据: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民众“院前救护知识”普及率低下。美国普及率25%、瑞典45%、澳大利亚50%、日本中学生92%,而我国目前还不到1%。

现状二:担心被讹

看到一位老人跌倒在身边,你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让不少人陷入纠结,伴随着恩将仇报的见义勇为、惹祸上身的助人为乐使得传统美德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以后碰到类似情况更多的人开始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助人惹祸事件不断

  • 天津2009年10月21日上午,许云鹤看到王老太跨越路中心的护栏倒地受伤。许云鹤立即停下车,从车里翻出创可贴给老太包扎上,并拨打了120。
  • 广东梅州2011年8月17日,村民林春绪救了被撞的八旬阿伯并送进医院,却被阿伯家人咬定是肇事司机,不仅遭到围困、指责、谩骂,最后被迫在医院下跪!
  • 江苏南通2011年8月26日中午12点多,长途车司机殷洪彬扶起了以为被撞伤的石老太,事后老太指称殷为肇事者。幸而大巴装了录像设备得以真相大白。

公益时报曾对此专门推出了益调查,就“你是否还会第一时间义不容辞地去帮扶摔倒老人?”“怎样才是解决搀扶摔倒老人纠纷的最好方法?”等问题向公众求解,结果同样令人心寒。仅6.62%的网友表示会把摔倒老人搀扶起来,另有24%的网友表示肯定不会帮忙!

社会救助随着各地陆续出现“被讹”事件,让救助者左右为难,无法下手。从道德上讲,路见不平应该施以援手,看到摔倒老人应该扶一把。然而当你的手伸出时,不该有的事发生了,所有的一切都要让你一人扛,如此环境下,如此道德生态,如何让人去施以援手,去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然而,法律的判定却让公众难以信服。没有撞人并做了好事却要上法庭,并且在没有证人的情况下,被判定为救助者的事,如此法律责任,又如何能唤起人们从道德角度的施救呢?

如何破题?  

旨在培育更多有实际救护能力的民众,提高社区及社群的总体安全水平。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促进社会文明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本项目依托非营利专业健康促进机构——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向社会公众进行国际标准的急救安全与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教育并为合格通过技术考试的学员授予由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旗下人保财险及人保健康等多家机构联合颁发的结业证书“悦安好人卡”。

  • 持有“好人卡”的学员将学到与国际同步的自救互救技术——上海悦安健康促进中心《救护课程》根据《国际紧急救护指南》有关内容制定,由全国一线医疗救护专家团队执行教学,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结合技术演示和场景模拟帮助学员达到了解健康突发状况的风险及安全常识、掌握紧急状态下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学习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掌握一般伤口处理方法及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并协助对伤者进行转运等学习目标。

 

  • 好人卡除了为救人者提供了“施救能力”的保障外,也为“施救权利”提供了保障。持有“好人卡”的施救者在施救过程中,如果导致自身的健康状况受到影响,好人卡所链接的保险集团也将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另外,如在为他人提供救助过程中“不幸”被对方无故索赔,其产生的赔偿金,以及施救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也将包括在保险集团本次项目高达1亿元人民币的总保额之内。

相信通过这种引入多方、多领域、多业态的跨界社会合作创新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民众自救与互救的技术能力与安全水平,通过引入金融风险控制手段,打造无忧助人生态环境,打消群众在施救过程的各类顾虑,最终推动并促进社会文明水平与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